近日,口腔医学院“健谈者”俱乐部中的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毛煦然、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梁悦、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李艳丽、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李崔瑶、2019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王亦凡、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顾越,在国际知名SCI期刊《Iranian Polymer Journal》(IF: 2.4)上发表题目为”A review on in situ gels as polymer drug carrier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的科研综述性论文 (DOI: 10.1007/s13726-024-01422-6)。
这篇文章综述了“原位凝胶”作为聚合物药物载体在治疗牙周炎中的应用。原位凝胶具有“溶-凝胶”转变的特点,能够响应生理刺激,在局部形成凝胶并控制药物的释放,这种特性使得它在治疗牙周炎时相比传统的药物递送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指出,原位凝胶可以根据不同的刺激机制分为温度敏感型、pH响应型、离子诱导型和溶剂交换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原位凝胶都有其独特的应用潜力。文章还讨论了几种常用的聚合物材料,如泊洛沙姆、卡波姆、壳聚糖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这些聚合物不仅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能通过合理的配比和改性来优化药物的释放效果。研究表明,原位凝胶能够有效提高药物在牙周袋内的局部浓度,并延长药物的停留时间,从而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在最新的研究进展中,文章详细阐述了原位凝胶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药物递送系统的优化方面。通过调整聚合物的种类、比例及其制备方法,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为治疗牙周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文章为未来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原位凝胶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相关治疗方案的优化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健谈者俱乐部,即口腔医学院科技社团,成立于2018年3月,由口腔医学院本科生们创建,马辰博士为指导老师。俱乐部致力于为本科生提供学术平台,推动科研创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健谈者俱乐部吸纳优秀学生党、团员,组建了口腔医学院科技社团的党、团支部,成为学院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一支朝气蓬勃、务实进取的团队,同时培养具有党性与奉献精神的成员,助力口腔医学领域的学术发展与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在课外科研活动中得到全面提升。自成立至今,社团累积成员共400余人;目前,社团现有50余名成员,并且已经形成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梯队。
这不仅展示了口腔医学院在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体现了口腔医学院对本科生科研和教育的高度重视。我们深知,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能力的锻炼不仅依赖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实践和创新去提升。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平台和机会,让我们能够在真实的学术环境中探索未知、解决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为口腔医学领域的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推动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
